RAW檔流程 vs Log 影片檔流程


攝影師接到一個案子,首先要決定用什麼機器,再來決定該要記錄成 RAW 流程?還是要使用 Log 影片流程?

拍片現場除了記錄成 RAW 檔以外,多半就是記錄成 Log 色彩模式的媒體檔,倒底那一種方式比較有利?針對現今的情況來看,高階攝影機多半有記錄成 RAW 檔案的能力,
RAW 檔流程可以選用的機器有:Red 的 REDCODE、Arri 的 ARRI RAW、Phantom 的 CineRaw、Weisscam RAW...等等。
影像媒體檔案檔流程,可以選用的機器有:Red 的 Filmlog、Arri ALEXA Log-C、Canon 7D Cinestyle、Sony F3 所使用的 S-Log 與 Canon C300 所使用的 C-Log 色彩模式媒體檔案。

而將影像儲存為 RAW 檔案,或者是媒體檔案各有優缺點:
RAW 檔案的優點:
* 保留所有攝影機數據檔更優於過去的底片,色溫、曝光值(ISO)、色偏...等數據都可重新    設定。
* 拍攝現場有逆光、色偏、光圈...等變數,攝影師針對現場做大範圍設定(例如:色溫 5600 或 3200 的設定),可以在 TC 時再進行細部設定。(例如:色溫 5600-6000 或 3200 - 2900的設定)
* RAW 數據檔案能夠輸出多種色彩模式,DCI、 ACES、Log、Rec.709 ...等等多種格式,後期製作
    彈性大。

RAW 檔案的缺點:
* 資料量大,現場需要 DIT 處理檔案難度高,管理檔案所需硬體門檻高。
* RAW 可調整的數據很多,需要影像工程師與器材以人工的方式來粗調 RAW 檔案。
* 處理 RAW 技術門檻高,必須具備相當的色彩管理知識。


媒體檔案的優點:
* 媒體檔案資料量較小,硬體需求低。
* 即拍即剪,現場檔案只需要拷貝即可。
* 機器本身可以轉換成為 Log 色彩模式,並不需要影像工程師只需要拷貝人員。

媒體檔案的缺點:
* 無論是 Uncompressed、ProRes、MTS、AVCHD、MXF 都屬破壞性壓縮,拍攝後的製作
    要進入 TC 做色彩調整,只能用校正的方式工作(無法對於原始檔案做拍攝後設定)。
* 攝影機內部的轉檔機制的運算能力有限,影像品質受到原廠公式設定限制。

* 當拍攝條件較差時,媒體檔案所能調整之空間不多,除了影像灰階以外都無法設定
   (如:色溫、曝光值、色偏都無法再做設定)只能靠調色的系統,對灰階媒體檔案校正、調整。

高階的 Red RAW 直接保留感光元件上的原始資料,記錄未經消除雜訊、對比、銳利度、飽和度等參數,所以保留了最原始的拍攝細節。經過處理完成的數位影像,色溫、曝光值、亮度、色偏、對比設定檔被保留,在後製能得到最大的發揮空間。 針對要求高畫質的數位影像製作,或者是大型的電影製作,使用 RAW 檔案作業會是最佳選擇。高階的數位流程,比較合適要求高、困難度高的案子, RAW 作業流程相對技術門檻高,檔案管理、色彩資料設定、轉檔...等等工作,都需要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困難度、專業度、規模都比較高。

直接將拍攝的影像記錄成 Movie 檔案,工作人員簡單、速度快。機器直接利用工廠設定的參數,把感光元件上的影像轉換成媒體檔案,雖然無法像 RAW 一樣將參數記錄下來,在可以控制的拍攝環境及必須精簡製作規模的拍攝上,有其方便的優點。此外,直接使用媒體檔案可以省卻轉檔時間,對於工作時間壓力大的製作,也算得上是一個優點。

Redcine-X Pro

Scratch

DaVinci Resolve

宏達影像數位工作室一直都保持數位製作的技術優勢,尤其是在處理 Red RAW 檔案的能力上,更是不斷的精進。客戶在拍攝後的 RAW 檔,可以應客戶的要求轉檔。無論是希望在交 A Copy 時有較佳畫質的作業流程,以及適合調色的數位檔案工作流程,我們都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服務客戶,並且我們的攝影組會在拍攝時製作拍攝 RAW 檔案報告書,讓客戶進行後期製作時更加方便,掌握所有拍攝時所記錄下來的檔案。

作業的同時也會依照每一個案子的不同需求,對 RAW 檔案做最佳化的校正工作:

* RAW 檔案曝光校正,HDRX 曝光模式,攝影機色偏校正。
* Proxy 小檔利於導演或者製作公司自行剪接,對硬體的需求不高,同時也會伊客戶要求先將
    色調校正至正常光號。
* Log 灰階影像利於客戶內部直接進行調色或者是進入其他後製作業時較為便利。

歡迎大家來電洽詢